重庆律师顾问网
重庆公司律师网
信豪新闻 >> 美国的“路线斗争”

美国的“路线斗争”

发表时间:2013-03-25来源:华尔街日报作者:杜剑峰

  5月30日,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宣布,拟禁止在餐馆、影院等公共场所销售容量在16盎司以上的含糖饮料。消息传出后,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很大争议。

  在反对的声音中,除了对禁令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表示怀疑之外,更多的是在责问:“政府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在美国争论了几百年的老问题。从美国建国,到今年奥巴马和罗姆尼的总统竞选,支持“大政府”的主张同“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互不相让、此消彼长,上演了一场贯穿美国历史的“路线斗争”。

  美国人其实从最开始就对集权型的强势政府“不感冒”。在1783年赢得了独立战争之后,刚脱离英国统治的13个州便开始各自为政,并没有急于去建立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央政府。

  直到彼此之间在贸易和划界等问题上出现矛盾,各州才在1787年派出代表召开制宪会议。代表们在费城吵了几个月,制订出了宪法,美国才结束了没有“中央”的日子。1789年乔治•华盛顿正式就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时候,距1776年发布独立宣言已经过去了近13年。

  美国的中央政府刚刚开门办公,华盛顿手下两员大将就吵了起来。

  美国首任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曾写下“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造物主赋予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千古流芳的词句。如何捍卫公民的这些权利,也是杰斐逊政治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他虽然参与设计了通过民主选举设立政府的制度,但始终将政府放在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对立面。

  “只有当政府对人民感到害怕时自由才会有保障。”杰斐逊认为,对人民的自由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政府,所以他将宪法视为约束政府的锁链,并强调联邦政府只应该行使宪法中明文规定的那些职能,此外所有其它事务都应该由州政府和公民自己决定和负责。

  但是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国力羸弱,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帮助扶持。汉密尔顿一直对中央集权式的政府情有独钟,在任期内极力主张成立国家银行,以举全国之力,推动美国的工业化进程。

  对政府角色定位的不同,导致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在内阁中争吵不休。华盛顿总统非常头疼,但也没有办法。汉密尔顿成立国家银行的主张在经过一番苦斗最后得以实施,但是在杰斐逊成功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后,“小政府”的理念最后占了上风,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流思想。

  1860之前,美国联邦政府只征收进出口关税,关税和出售土地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联邦政府也只设立了外交、军事等有限的几个部门。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在战争期间,联邦政府的权力和规模得到迅速扩张。林肯总统下令成立国内税务署,开始征收包括收入税、房产税和销售税等各种联邦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大规模军队系统在战后也得以维持,内战后通过的三条宪法修正案,在赋予黑人权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国会和联邦政府的权力。

  虽然今天美国的共和党人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扩张,但是共和党的创始人林肯总统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政府主义者”。在任期内,林肯不仅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前所未有地加强,而且还成功地展示了“大政府”如何集中力量“办大事”──他在1862年签署“太平洋铁路法案”,通过发行政府债卷等形式资助建成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干线,为美国经济在十九世纪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在1862年,他还签署法案,出让1700万英亩的联邦土地,帮助各个州政府建立了包括康奈尔、麻省理工等在内的69所大学。在这些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至今仍是美国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经济萧条使美国的联邦政府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无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还是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都在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伴随着政府权能的不断强化,美国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一路飞升,从大萧条前的个位数,增长到了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多。

  1981年,刚刚当选第40任总统的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面对高通胀低就业的严峻经济形势,毅然向“大政府主义”宣战。他在就职演讲中指出:“政府不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上任后,里根倾力推行减税政策,大幅削减政府开支,缩小政府规模。在他的努力下,美国经济不仅迅速走出了衰退的阴影,而且开始了一段飞速增长时期。托马斯•杰斐逊在现代美国找到了知音,里根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里根低税收、小政府的理念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在入主白宫后,也摒弃了民主党的“大政府”观念。1996年,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克林顿在总结了美国当时“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之后,宣告“大政府时代已经终结了”。(The era of big government is over.)

  在克林顿之后,小布什执政时期延续了里根主义的低税收、小政府的执政理念,然而从八十年代开始的政府“少干预”、“靠边站”,却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学者认为,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政府长期对金融机构缺乏监管。

  临危受命的奥巴马总统,在启动了几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后,还由政府出面帮助深陷困境的金融业和汽车制造业,同时还花费大量精力推动全民医保改革。

  奥巴马任职三年多来,美国联邦政府支出、财政赤字增长很快,但是国内经济状况却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有明显改善。失业率始终维持在8%以上,倒是华盛顿附近“靠政府吃饭”的地区一片繁荣。

  2012年又是大选年。出身企业界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再次打起“小政府”的旗帜,挑战钟情于“办大事”的奥巴马。二百多年之后,当年令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吵个不停的“大小政府之争”,又成了2012年总统选举的主题。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只有一个“大小适中”的政府,才能保证稳定健康的社会发展。

  自1776发表独立宣言后,美国政府不仅多次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帮助国家渡过了种种危机,而且还通过推广基本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了经济发展,帮助美国参与国际竞争。可以说,美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居功至伟。

  但是,政府的低效、浪费、无节制的扩张和对权力的贪得无厌,也在过去两百多年里多次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障碍。从这次纽约的饮料禁令中,我们不难看到,当年杰斐逊对政府的“恶评”是多么英明。纽约市最初只是禁烟,然后禁反式脂肪,现在又禁售大瓶饮料。现在人们开始想:下一步政府会禁止什么?

  幸好,在这个通过打败殖民者建立的国家里,人民的血液里不仅流淌着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还有着对强权天生的警惕和不信任。所以,布隆伯格市长的大瓶糖水饮料禁令也许能在纽约市畅通无阻,但恐怕过了哈德逊河就不灵了。